用户名 
密码 
北大法宝数据库检索
法律法规
司法案例
法学期刊
专题参考
English
法宝视频
去法宝微博看看  
法律法规检索:
法学在线
法律动态
法学论坛
北京大学法学院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中心

    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研究中心于1998年9月成立,隶属北京大学法学院。它是一个致力于人民代表大会与国外议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机构,通过开展各项理论研究项目和学术活动,推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完善和民主的发展。

研究目标和内容

● 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革
    开展人大立法制度和重要法律的研究,加强人大监督职能的研究,人大组织制度、代表制度、议事程序的研究,以及对外国议会制度的比较研究,促进人大的宪法职权的落实,推动人大制度改革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 促进选举制度的民主化
    加强对中外选举制度的比较研究,特别是对扩大直接选举的理论和实践的探讨,以及关于选举程序民主化的研究等,推动选举制度的改革。

● 推动公民基本权利保护制度建设
    通过对公民基本权利保护制度的研究和实践活动,推动保护公民基本权利法律的制定和完善;推动有关法律的实施,促进宪法规定的人身自由、财产权、政治权利、平等权、社会权等权利保护机制的建立。

● 研究宪政理论,传播宪政思想
    通过开展民主、法治、人权制度的比较研究,宪法实施制度的研究,古今中外宪政经验教训的研究,进行宪政思想启蒙,以促进我国宪政改革。

项目计划


1、举办季度论坛
    就中国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民主、法治和人权的热点、焦点问题,举办专家论坛。论坛的目的,在于针对社会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研讨其理论,分析其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论坛每年不少于4次。

2
、开展课题研究
    选择重大的宪政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每个项目成立专门的课题组,组织国内最权威的专家参加。通过调查、研究、国内国外考察、理论讨论会、课题成果评估、发表或出版课题研究成果。大型课题研究项目一般用1到3年时间完成。

3
、举办宪政讲堂
    宪政讲堂是一个主要面对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和教师的系列讲座,它将邀请国内外一流的专家学者,就人权、法治、民主以及宪政的理念、制度和实践等问题做专题演讲,以传播宪政思想与理念,拮采各国宪政制度之经验,探求宪政的理论与实现途径。宪政讲堂不定期举行,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它将成为名家汇萃的讲坛,学术思想的品牌!

4
、提供人大工作咨询
    以解决人大在工作探索和改革发展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包括人大制度建设的理论问题,立法起草、监督问题、选举问题和代表工作等。本所依托强大的国内外专家学者阵容,在上述方面可提供高质量的工作咨询和法律服务。

5
、开展培训和交流
    研究所依托与国内外权威专家保持密切联系的丰富资源,提供选举工作、立法理论和技术、监督工作、人大代表和劳工权利保护方面的培训和交流。培训邀请一流专家授课。

6
、网站
    研究所已开设“人大与议会网”(www.e-cpcs.org),及时报道和反映本所的活动信息与研究成果,反映人大工作的最新探索,宪政方面的焦点热点问题,发表新的优秀理论研究成果,介绍人大工作的重要信息、资料和国外议会制度等。

7
、研究成果出版
    为及时反映人大与议会制度和宪政研究成果,出版了“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研究丛书”,包括研究报告、专著、论文集和国外有关议会制度的译著等。该丛书已出版5本。

组织与运作


    研究所下设三个机构: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研究中心,公民基本权利研究课题组,人大与议会网。研究所是一个开放性研究机构,其专家群体除中国政法大学的教授外,还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著名学者和专家。本所根据需要申请重大研究课题项目,根据课题邀请一流的专家进行研究,发表研究成果,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立法和工作建议。本所正是通过组织一个一个的研究项目,推动工作的发展。

    研究所设顾问主席、学术顾问、所长和学术委员会。顾问主席和学术顾问为研究所提供咨询和指导。所长全面领导研究所工作,向学术委员会报告工作受其监督。学术委员会决定研究所的学术方针和发展方向,并对研究项目进行监督和学术评估。

    顾问主席:江平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前校长、前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
    学术顾问:张春生(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应松年教授(国家行政学院、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陈光中教授(中国政法大学)、郭道晖教授(中国法学会)、李步云教授(社科院法学所)、陈弘毅教授(香港大学法学院)、Paul Gewritz教授(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中国法律中心主任)
    所长:蔡定剑,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学术委员会:焦洪昌教授(中国政法大学)、王人博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李曙光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吴高盛局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陈斯喜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宪法室)、王晨光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张千帆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李林研究员(社科院法学所)、蔡定剑教授。

我们的成就


    宪政研究所的前身——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研究中心自1999年正式运作以来,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在推动人大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一)季度论坛

    围绕民主、法制建设,人大制度和立法中的焦点、热点问题成功地举办了多次论坛:
1、1999年6月,召开“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问题讨论会”,对重建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2、1999年11月,召开“人大对司法‘个案监督’理论讨论会”。对人大“个案监督”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规范“个案监督”的建议。
3、2000年 3月,与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合作召开“立法法问题讨论会”。会议提出,立法法应明确规定“对公民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应属全国人大的专属立法权”的意见,被全国人大通过的《立法法》采纳。
4、2000年9月,召开“法官法、检察官法修改与司法改革讨论会”,提出了统一司法考试的建议,2001年修改这“两法”时建议已被吸收。
5、2001年6月,召开“法律冲突及其解决的途径理论讨论会”,呼吁公民根据《立法法》可以“状告不法之法”。
6、2001年7月,请Hong.Chwat先生(美国一游说事务所总裁)介绍“美国国会立法中利益集团的作用和影响”,并讨论中国社会的公众参与问题。 7、2001年12月,召开“加入WTO后对我国立法的影响讨论会”,对加入WTO后人大的立法工作提出建议。
8、2002年10月,召开“选举违法行为及其防治对策理论讨论会”,对防治选举违法行为提出制度性的立法与司法建议。
9、2002年12月,举办“宪法实施问题理论研讨会”,研究如何在社会生活中推动宪法实施。
10、2003年2月,召开“进一步完善我国法律体系专家座谈会”,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五年立法规划提供了许多具体建议。
11、2003年5月,举办“紧急状态下的法治与公民权利保障笔谈会”,在SARS期间强调重视人权保护,建议制定紧急状态法。
12、2003年6月,就三博士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要求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进行违宪审查的建议召开案例分析会,会议论证了上书建议的合法性,指出收容遣送办法的违法性,分析了案情发展的可能趋势。
13、2003年9月以 “拆迁中公民财产权的法律保护” 为主题召开理论研讨会,提出如何制止违法拆迁和加强公民私有财产保护的建议。
14、2003年12月,举办“反就业歧视理论讨论会”,对就业歧视的严重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歧视的定义和认定标准,提出反就业歧视的对策建议。
15、2004年4月,举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座谈会”,讨论了人大在近年来中国政治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如何完善人大制度的建议。
16、2004年6月,举办“修宪后如何保护私有财产研讨会”,通过对广州小谷围艺术村拆迁违法案例的分析,提出了修宪后加强私有财产保护的立法、司法和建立政府诚信的一系列建议。
17、2004年11月,与民革中央《团结》杂志社联合主办“不可行性研究与政协民主监督学术研讨会”,以寻求加强政协民主监督的途径。
18、2005年4月,请曾在美国国会预算局工作的专家举行“美国国会预算审查监督报告会”,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强人大对预算的审查监督。

(二)理论研讨会
    就人大制度、民主、法治制度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召开了一系列的理论讨论会,成果卓著。
1、1999年12月底,举办了 “人民代表大会20年发展与改革理论研讨会”,讨论了人大制度建设20年来的成就和经验,以及未来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2000年5月,办了“立法民主化、科学化国际研讨班”。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专家和美英等国的立法专家分别介绍了中国和美、英、法等国的立法制度和程序,并对立法听证进行个案演练。80多人参加了会议。
3、2000年12月,在人民大会堂宾馆召开了“立法听证国际报告会”,请美国和德国专家介绍了两国的立法听证制度,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和部分地方人大常委会的立法专家和有关学者约30人参加了报告会。
4、2001年11月,在昆明召开“立法听证国际交流会”,全国和地方人大常委会的立法专家和有关学者约90人参加交流会。,请举办过立法听证的地方人大介绍经验,外国专家介绍国外立法听证的情况,并讨论制定了《立法听证规则》(示范稿),作为地方人大立法听证的工作示范文件。
5、2001年10月,举办了“中国选举制度改革理论讨论会”。会议邀请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选举立法和执行部门、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民政部、地方人大常委会选举工作机构和有关专家学者约40人到会,研究了推进中国选举制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6、2001年12月,举办了 “监督与司法公正” 项目调查人员培训班,该项目是一个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法学院(UCLA)合作项目,由来自全国和省级人大常委会、法院和检察院的专家参加课题项目培训。
7、2003年8月,与江苏省人大选举联络委员会联合举行了“选举情况交流和选举改革座谈会”。来自全国人大、地方人大的专家,政府官员以及法学专家约6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2003年全国换届选举工作的经验,介绍一些地方进行选举改革的探索情况,就新形势下选举工作面临的问题展开了分析,对推动中国选举制度的改革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8、2004年1月,与耶鲁大学法学院中国法律中心、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分校联合举办“监督与司法公正国际理论讨论会”,会议作为这一调查研究项目的成果报告,讨论研究了监督对司法公正与司法独立的影响,提出如何改革监督法院的建议。
9、2004年8月,与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人大研究》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宪政建设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讨论会”在兰州召开。来自全国人大、地方人大的专家和学者共8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对宪政与人大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
10、2004年12月,与重庆市人大法制委员会联合主办“立法听证经验交流和理论研讨会”在重庆召开,来自全国人大和省市人大法制机构的官员和学者等60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听取了关于地方人大立法听证情况的报告,各地介绍和交流经验了立法听证的经验,并对如何推动、改进立法听证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三)课题研究项目

    就中国宪政制度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组织大型调查研究项目,是研究所最重要的任务。几年来,我们组织的重大研究项目有:

1
、推动立法听证项目

    该项目是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研究中心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和美国全国民主研究所(National Democratic Institute)合作的一个极具实践意义的大型项目。为推动立法听证制度在中国的实行,促进立法的民主化与程序化,中心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中心于2000年5月到2004年12月先后4次举办有关立法听证的报告会、研讨班和经验交流会,请美国、德国和英国的议员和专家介绍了国外立法听证制度,地方人大交流立法听证的经验,并讨论制定《立法听证规则》(示范稿)成为地方人大立法听证的重要参考文件。撰写了多篇介绍立法听证的文章、调查报告和理论文章,有力地指导了地方立法听证的开展。研究项目附带成果《国外公众参与立法》一书已出版。

2、选举制度改革研究项目

    该项目是一项大型调研项目,十多位国内有经验的选举专家参与了此项调研计划。该项目从2000年到2001年历时两年,它对中国的选举现状进行调查并作出客观描述;对选民的选举心理和选举行为进行分析;对选举制度民主化改革提出可行性建议。该研究成果《中国选举状况的报告》已于2003年底出版,在国内外引起很大的反响。

3、监督与司法公正调查研究项目

    该项目是与美国加州大学法学院(UCLA)、耶鲁大学法学院中国法律中心和亚洲基金会多方合作进行的大型调查研究项目,该课题从人大、检察院、法院自身对审判监督的不同角度,采取个案调查的方法,通过大量记录和分析监督案例,研究监督对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的影响。从2001年到2004年初历时3年。调查共记录了160多个案例,提交了9篇专题研究报告和10多篇有关论文,对如何改革对法院案件的监督制度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本项目研究成果《监督与司法公正》已出版。

(四)宪政讲堂
    宪政讲堂已经举行了3次:
第一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与完善,2005年3月由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张春生、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主任陈斯喜主讲。
第二讲,匈牙利的社会转型与宪政改革,2005年3月,由匈牙利中欧大学教授、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前总统法律顾问Andras Sajo主讲。
第三讲,中国宪法的私法化和司法化实施之道,2005年5月,由蔡定剑教授主讲。

(五)成果出版
1、《人民代表大会工作全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出版,它汇集了1949年到1998年底全国人大所有重要的历史文献,共有340万字。该书的出版为全国各级人大工作者和国内外研究人大制度的学者提供了宝贵资料。
《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研究丛书》已经陆续出版,包括:
2、《人民代表大会二十年发展与改革》,蔡定剑、王春光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出版。
3、《国外议会及其立法程序》,蔡定剑、杜钢建主编,中国检察出版2001年出版。
4、《中国选举状况的报告》,蔡定剑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年出版。
5、《国外公众参与立法》,蔡定剑、尚英主编,法律出版社2005年出版。
6、《监督与司法公正》,蔡定剑主编,法律出版社2005年出版。

(六)网站、资料建设
    “人大与议会网”2001年开通后,2004年经过改版,已输入五百余万字。网站设有:中心活动(介绍中心举办的各种活动和研究成果)、人大要报(反映人大工作的重要信息)、人大新事(介绍各级人大为加强人大工作所进行的新的有益的探索)、焦点论坛(反映人大和宪政建设中焦点、热点问题的专栏)、人大研究和宪政制度(刊登有关人大制度和宪政方面的研究文章)、外国议会(介绍外国议会制度)、人大资料(有关人大工作的法律、资料和档案)等栏目,旨在传播人大和国外议会的知识和信息,就人大工作和宪政建设中的焦点和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发布相关的优秀理论文章,以及定期向社会发布本中心的活动情况。
研究所与全国人大和许多地方人大常委会建立了资料信息交流,得到赠送人大方面的报刊杂志有数十种,藏有人大制度研究方面的图书和专门资料。

未来发展

     宪政研究所的前身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研究中心已成就卓著。现在,本所具有更有效的组织机构和更强大的研究力量,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并具有更广泛的合作伙伴。

本所正在进行的合作项目有:

    ●同福特基金会(Ford Foundation )建立了“人大与议会研究”长期合作项目,就人大制度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对民主法制建设中的热点问题举办论坛;促进人大研究的信息交流等。

    ●与耶鲁大学法学院中国法律中心(The China Law Center Yale Law School)建立了“加强人民代表大会能力研究”合作项目,主要是研究如何加强人大对预算的审查监督,如何开展对政府的监督评估工作等。

    ●和荷兰Utrecht大学共同与荷兰大使馆建立了“反就业歧视中荷法律合
作项目”。该项目经国家商务部批准,为期为三年,分三步进行:一是开展反就业歧视的理论研究和社会调查;二是进行就业机会平等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三是推动就业机会平等的立法和消除现行法律中的歧视。

    ●中律原(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也参与部分反就业歧视的合作研究。
从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研究到宪政研究,是一个转折和新的起点,反映了国家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趋势。我们希望研究所能继续为推进中国宪政发展尽微薄之力,为完善中国的代议制度贡献力量;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宪政研究的学者搭建平台,同时也架起中外宪政研究交流的桥梁。希望一切关心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宪政发展的人士能积极参与和支持它。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传真:62223750
电子信箱:cpcs@pku.edu.cn, caidj@sohu.com
网 址:人大与议会网 www.e-cpcs.org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楼106
邮政编码:100088


| 本站介绍 | 招聘启事 | 英华产品 | 联系英华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版权所有 ©  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大学法制信息中心 京ICP证010230号
Copyright ©  Chinalawinfo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Peking University Center for Legal Information
Email:info@chinalawinfo.com  电话:86-10-82668266   传真:86-10-82668268